发布日期: 2019-04-17 点击量: 6473 来源: 本站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关于制(修)定我院课程教学标准的通知
各处室(部、办、所)、二级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对学生实施考核和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学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标准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经研究决定对我院所有开设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或修订。
本次修订的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学时、学分等以2016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可结合2019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请各教学院部参照附件《课程教学标准模板》、《森林文化》课程教学标准(范例),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对所属课程教学标准进行修订或制订,并在4月30日前务必将课程教学标准(纸质版)报送教务处丁锋老师,电子版发送至293578346@qq.com邮箱。有关课程课时等方面的问题请咨询教务处杨娜老师。
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电子版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压缩打包,文件夹以“XXXX”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命名;公共课课程教学标准以部门名称“XXXX”部课程标准包进行命名。
附件:1.课程教学标准参考模板
2.《森林文化》课程教学标准(范例)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4月11日
附件1
课程教学标准参考模板
《XXXXXX》课程教学标准(2号宋体)
课程名称及代码:XXXXXX(名称) XXXXXX(代码)(5号宋体,下同)
课程类别:公共文化基础(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素质拓展能力)课程
适用专业:XXXXXX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建议学时:XX学时
建议开设学期:第X学期
本标准开发团队:湖南环境生物职院 XXXXX课程建设团队 XXXX企业(公司、医院等)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4号宋体)
1、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XXX专业的XXXX课程之一,是一门XXXX课程。该门课程以XXXXX等课程为基础,为XXXX、XXXX等课程提供支撑。(5号宋体,下同)
该课程主要讲授XXXX、XXXXX、与XXXXX。该课程的任务是XXXXXX。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XXXXX,且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XXXXX,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岗位能力本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XXXXX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才XXX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具体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XX学时,X学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XXXX的基本知识,即:①XXXX知识;②XXXX知识;③XXXX知识;④XXXX知识;⑤XXXX知识。
2、技能目标(公共文化课为“能力目标”)
①掌握XXXXXXX基本技能;
②掌握XXXXXX基本技能;
③掌握XXXXXX基本技能;
④掌握XXXXXX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1.具有XXXXXX素养;
2.具备XXXXXXX精神;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4.具备本课程学习内容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的迁移能力;
5具有生态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根据课程实际内容描述)
三、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理念
学习情境设计是基于XXXXXX课程的教与学过程,是在XXXX实训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学习情境的排序是按照该课程学习的程序来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的。
2、学习情境内容与描述
序号 | 典型工作 任务 | 学习情境名称 | 学习内容概述 | 知识点 | 计划学时 | |
理论 | 实训 | |||||
1 | XXXX | XXXX | XXXXXX | XXXX | X | X |
2 | XXXX | XXXX | XXXXXX | XXXX | X | X |
3 | ||||||
n | XXXX | XXXX | XXXXXX | XXXX | X | X |
合计 | XX | XX |
3、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1 | XXXXXX(学习情景名称 ) | 学时 | X |
学习目标 | XXXXXXXX | ||
工作任务 | XXXXXXXX | 工作设备 工具 | XXXXX |
教学方法 | XXXXXXX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课前准备内容 | XXXXXXXX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XXXXXXXX | ||
学习情境2 | XXXXX | 学时 | X |
学习目标 | XXXXXXXX | ||
工作任务 | XXXXXXXX | 工作设备工具 | XXXXXXXXX |
教学方法 | 多媒体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现场观摩、录像教学。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课前准备内容 | XXXXXXXX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XXXXXXXX | ||
(说明: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景内容及学习情景)
四、课程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建立专兼结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XXXX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XXXX领域和高职教育规律;课程负责人能及时跟踪XXXX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课程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具有一个XXXX实训基地,有XXX、XXX、及多媒体演示室,能够满足1个标准教学班学生同时进行现场操作学习。XXXXXXXXXXXXXXXXXX。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生产技术滞后的问题,在教材选择上,以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及适用性作为选择的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教师应及时把当前最新的内容及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邀请XXXX领域(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等)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考核体系。课程测试分基础理论模块测试、实训技能模块测试和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测试。
(1)基础理论测试。基础理论模块测试为闭卷测试,占总成绩的40%,其中知识测试占80%,学习态度考核占20%。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班为单位集中考试,测试内容有:①XXXXXX;②XXXXXX;③XXXXXXX;④XXXXXX;⑤XXXXXX;⑥学习态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迟到早退和课堂纪律情况。
(2)实训技能测试。实训技能模块测试为开卷,占总成绩的30%,其中实验技能测试占80%,学习态度考核占20%。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分个人或小组测试,测试内容有:①XXXXXX;②XXXXX;③XXXXX;④XXXXXX;⑤学习态度考核,课堂纪律和团队协作情况,仪器设备是否按规范操作安全使用情况,XXXXX,是否具有实验室的防火、防盗和防毒意识等。
(3)综合运用能力测试。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测试为开卷,占30%,其中运用能力测试占80%,学习和实习态度表现占20%;主要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分个人或小组测试,测试内容有:①XXXXX;②XXXXXXX;③XXXXXX;④XXXXX;⑤学习态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及有无事故情况。
表实训技能考核要求
考评方式 | 实操考评30% |
考评实施 | 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评 |
考核标准 | 任务方案正确8%,工具使用正确6%,操作过程正确6%,任务完成良好10%。 |
考核结果 | 技能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优秀:能独立、熟练掌握该项技能,良好:能独立掌握该项技能,及格:能基本掌握该项技能,不及格:不能掌握该项技能。 |
六、其它必要的说明
1、教材与教参使用建议
本课程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生产技术滞后的问题,在教材选择上,应以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以及适用性作为选择的标准,同时教师应及时把新的内容及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另外,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授课。
(1)教材
[1]XXX,等.《XXXXX》,XXXX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1]XXX,《XXXXX》,XXXX出版社,2005
[2]XXX,《XXXXX》,XXXX出版社,2004
[3]
(3)课程资源网站
[1] http://www.XXXXXX(XXXXX课程)
[2] http://www.XXXX(XXXXX网)
[3] http://www.XXXXXt/(XXXXX网)
[4]
[5]
2、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XXXX内容为主线,承载相关理论知识,将教学任务模拟与实践相结合、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地点的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1)现场教学。在学习XXX内容时,将学生带到XXX校内实训基地等现场进行现场讲解操作。
(2)案例分析教学。在讲授XXX基本理论时,例举一些案例来说明,XXXX性和主动性。
(3)课堂研讨。安排学生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查找新信息、发现并提出新问题。上课后进入知识连接环节,学生发布查找的XXXX新信息,教师主讲重点和难点,学生串讲易懂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惑,教师或学生小结当堂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
(4)XXXXXX
(5)XXXXXX。
(6)顶岗操作。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进入XXXX企业,通过真实的XXXXX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7)技能考核:在XXXXX的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分解成“任务”,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XXXX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必须完成以下几项具体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森林文化》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森林文化
适用专业:森林生态旅游专业
开发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石鼓书院
建议学时:30学时
建议学分:1.5学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文化及相关概念知识,理解森林与各类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了解基础的森林文化知识,能进行森林文化的鉴赏。为学生继续学习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与岗位拓展能力课程奠定基础,使本课程习得知识能够运用到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管理活动中。
二、课程目标
㈠知识目标
1.掌握文化、森林文化概念的基础知识;
2.了解森林文化的表现形式;
3.理解森林文化的缘起与发展;
4.理解中国山水文化思想的内涵;
5.理解生态文明发展的核心思想。
㈡能力目标
1.能赏析书院文化经典代表;
2.能解读山水诗词书画作品的内涵;
3.能在理解山水文化的基础上,品读园林、传统建筑文化的经典代表;
4.能理解宗教文化与森林文化联系,理解宗教文化的基本思想,识别各类宗教文化的基本元素;
5.能讲述中国烹饪文化的主要类别与各自特征;
6.能理解茶文化、酒文化与森林文化的关系,理解其文化内涵。
㈢素质目标
1.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具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2.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养成积极思考问题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3.具备本课程学习内容向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的迁移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设计)
㈠学习情境设计理念
学习情境设计是基于森林文化认知规律,结合森林生态旅游工作岗位需求,择选9项文化专题学习情境,推进课程学习。
㈡学习情境内容与描述
表1—1 学习情境内容
序号 | 典型 工作任务 | 学习情境 名称 | 学习内容概述 | 知识内容 | 计划学时 | |
理论 | 实训 | |||||
1 | 森林文化 基础认知 | 森林文化 基础认知 | 1. 能理解文化及森林文化概念知识, 2. 能理解文化、森林文化的起源; 3. 能准确判断“文化”现象。 | 1.文化、森林文化概念; 2.森林文化的层次; 3.森林文化的表现形式; 4.森林文化现象分析。 | 2 | |
2 | 森林文化 专业赏析 | 山水诗画艺术文化鉴赏
| 1. 能掌握山水诗画文化的表现形式; 2. 能进行基础的文化作品鉴赏; 3. 能理解山水文化思想。 | 1.山水诗画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 2.山水诗、书、画、刻文化作品的欣赏; 3.山水诗画艺术文化与山水文化思想。 | 2 | 2 |
书院文化赏析 | 1. 能理解书院文化的由来,与山水的关联; 2. 能理解书院文化的发展(含现代教育中的书院制的应用); 3. 能了解书院文化的内涵; 4. 能把握书院典型代表的文化特征。 | 1.书院文化的由来(与山水的关联); 2.书院文化的发展(含现代书院制); 3.书院文化的内涵; 4.书院文化典型代表的特征。 | 2 | |||
园林文化鉴赏 | 1. 能掌握世界古典园林体系及各自特征; 2. 能准确提取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 3. 能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与森林文化的关联; 4. 能在区分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精髓; 5. 能对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代表进行基础鉴赏。 | 1.世界古典园林体系; 2.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与森林文化的关联); 4.中西式园林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精髓); 5.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代表鉴赏。 | 2 | 2 | ||
古典建筑文化赏析 | 1. 能理解中国古典建筑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 能掌握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 3. 能赏析古典建筑文化内涵。 | 1.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 2.中国古典建筑的构成; 3.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 4.古典建筑典型代表赏析。 | 2 | |||
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 1. 能掌握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 2. 能理解各类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环境的联系; 3. 能进行典型民居建筑的文化赏析。 | 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 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中国典型民居建筑的赏析。 | 2 | |||
佛教文化赏析 | 1. 能简要说出佛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 能理解判断佛教教义文化核心思想; 3. 能知晓佛教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 4. 能鉴析佛教文化典型代表。 | 1.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2.佛教教义的思想核心; 3.森林文化在佛教文化中的体现; 4.佛教文化典型代表赏析。 | 2 | |||
道教文化赏析 | 1. 能简要说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 能理解判断道教教义文化核心思想; 3. 能知晓道教文化的表现形式; 4. 能鉴赏道教文化典型代表。 | 1.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2.道教教义的思想核心; 3.森林文化在道教文化中的体现; 4.道教文化典型代表赏析。 | 2 | |||
中国烹饪文化鉴赏 | 1. 能简要说出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 2. 能理解判断饮食文化代表思想; 3. 能知晓中国饮食区域文化特点; 4. 能鉴赏中国饮食文化。 | 1.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 2.饮食文化代表思想; 3.中国饮食区域文化特点; 4.中国饮食文化代表鉴赏。 | 2 | 2 | ||
茶文化 鉴赏 | 1. 能简要说出中国茶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 2. 能知晓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3. 能知晓中国茶文化的主要种类; 4. 能理解茶相关文化内涵; 5. 能鉴赏中国茶文化。 | 1.茶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 2.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3.中国茶文化的主要种类; 4.茶文化内涵; 5.中国茶文化赏析。 | 2 | 2 | ||
3 | 森林生态文明认知 | 森林生态文明认知 | 1. 能理解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2. 能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 能理解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 | 1.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 | 2 | |
合 计 | 22 | 8 |
㈢学习情境设计
表1—2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1 | 森林文化基础认知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能理解文化及森林文化概念知识,能理解文化、森林文化的起源;能准确判断“文化”现象。 | ||
工作任务 | 1.文化、森林文化概念; 2.森林文化的层次; 3.森林文化的表现形式; 4.森林文化现象分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2 | 山水诗画艺术文化鉴赏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1. 能掌握山水诗画文化的表现形式; 2. 能进行基础的文化作品鉴赏; 3. 能理解山水文化思想。 | ||
工作任务 | 1.山水诗画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 2.山水诗、书、画、刻文化作品的欣赏; 3.山水诗画艺术文化与山水文化思想。 | 工作 设备工具 | 书法作品、山水诗文、山水画作品、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3 | 书院文化赏析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理解书院文化的由来,与山水的关联; 2. 能理解书院文化的发展(含现代教育中的书院制的应用); 3. 能了解书院文化的内涵;能把握书院典型代表的文化特征。 | ||
工作任务 | 1.书院文化的由来(与山水的关联); 2.书院文化的发展(含现代书院制); 3.书院文化的内涵; 4.书院文化典型代表的特征。 | 工作 设备工具 | 书院文化发展沿革图、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4 | 园林文化鉴赏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1. 能掌握世界古典园林体系及各自特征; 2. 能准确提取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 3. 能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与森林文化的关联; 4. 能在区分中西方园林文化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精髓; 5. 能对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代表进行基础鉴赏。 | ||
工作任务 | 1.世界古典园林体系; 2.中国古典园林要素; 3.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与森林文化的关联); 4.中西式园林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精髓); 5.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代表鉴赏。 | 工作 设备工具 | 古典园林要素图片、建筑模型、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5 | 古典建筑文化赏析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实践森林景观调查方法; 2. 对森林景观类型、构成要素进行调查,形成森林景观调查报告。 | ||
工作任务 | 1.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 2.中国古典建筑的构成; 3.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 4.古典建筑典型代表赏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古典建筑模型、建筑构件模型、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掌握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 2. 能理解各类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环境的联系; 3. 能进行典型民居建筑的文化赏析。 | ||
工作任务 | 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 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4.中国典型民居建筑的赏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民居建筑图片、彩色便签纸、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佛教文化赏析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简要说出佛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 能理解判断佛教教义文化核心思想; 3. 能知晓佛教建筑文化的表现形式; 4. 能鉴析佛教文化典型代表。 | ||
工作任务 | 1.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2.佛教教义的思想核心; 3.森林文化在佛教文化中的体现; 4.佛教文化典型代表赏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佛教建筑布局图、佛教信仰体系示意图、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道教文化赏析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简要说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 能理解判断道教教义文化核心思想; 3. 能知晓道教文化的表现形式; 4. 能鉴赏道教文化典型代表。 | ||
工作任务 | 1.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2.道教教义的思想核心; 3.森林文化在道教文化中的体现; 4.道教文化典型代表赏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道教发展沿革图、佛教信仰体系示意图、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中国烹饪文化鉴赏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1. 能简要说出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 2. 能理解判断饮食文化代表思想; 3. 能知晓中国饮食区域文化特点; 4. 能鉴赏中国饮食文化。 | ||
工作任务 | 1.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 2.饮食文化代表思想; 3.中国饮食区域文化特点; 4.中国饮食文化代表鉴赏。 | 工作 设备工具 | 中国饮食区域分布图、各地区代表肴馔图片、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茶文化鉴赏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1. 能简要说出中国茶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 2. 能知晓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3. 能知晓中国茶文化的主要种类; 4. 能理解茶相关文化内涵; 5. 能鉴赏中国茶文化。 | ||
工作任务 | 1.茶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 2.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3.中国茶文化的主要种类; 4.茶文化内涵; 5.中国茶文化赏析。 | 工作 设备工具 | 中国产茶区分布图、各类茶叶样品、白板纸、马克笔、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
学习情境6 | 森林生态文明认知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1. 能理解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2. 能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 能理解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 | ||
工作任务 | 1.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3.生态文明的文化内涵。 | 工作 设备工具 | 一体教学机、wifi |
教学方法 | 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课堂讨论 | ||
学生应有的基础与 课前准备内容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 ||
教师所需的执教能力 | 具备森林文化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四、训练项目设计示例
训练项目示例一:山水诗画艺术文化鉴赏
训练要求:
1.教师引导提取山水诗画艺术文化作品的表现点;
潇湘图(局部)
2.教师介绍书法、中国画、篆刻、诗文作品的基本鉴赏技巧;
3.小组领取鉴赏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4.教师选取典型山水诗画文化人物,介绍其故事,引述古代文人山水思想;
山水诗画文化人物
训练项目示例二: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训练要求:
1.各小组领取鉴赏任务;
中国传统民居鉴赏任务
2.教师介绍传统民居相关知识,并进行示范鉴赏;
3.小组进行鉴赏任务的讨论;
4.小组进行展示,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训练项目示例三 :中国烹饪文化鉴赏
训练要求:
1.教师介绍中国烹饪文化的产生条件与主要思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成员介绍家乡的肴馔特色,并派出代表向全班介绍;
3.教师介绍肴馔鉴赏的要点;
4.小组领取鉴赏任务;
中国饮食文化鉴赏任务
5.小组进行鉴赏分析,并进行展示,由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评价。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主要从职业能力、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三大模块的进行考评,有效结合过程与结果考评的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㈠职业素养:
占总成绩的20%,对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考评,主要考评方式为考勤计分、学习态度。
㈡理论知识:
占总成绩的40%,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点的情况进行考评,主要考评方式:过程考评和综合考评。过程考评:每个知识模块的单元任务的考评;综合考评:期末考试。
㈢实训技能:
占总成绩的40%,对学生掌握课程实操技能的熟悉程度进行考评。主要考评方式:分个人或小组进行训练项目演练,对各项技能进行综合考评。
六、其它必要的说明
㈠教材与教参使用建议
1.教材
[1]屈中正.中国森林文化基础[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2.主要参考资料
[1]王斌明.中国艺术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苏静.知中山水[M].中信出版社.2017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4]王其钧.图解中国民居[M].枫书坊出版社.2015
[5]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东方美食出版社.2005
3.学习网站
[1]http://zgslgy.forestry.gov.cn/(中国森林公园)
[2] http://www.yuanlin.com/zhuanti/gdyl/(中国古典园林)
[3] http://www.52shici.com/index.php(诗词吾爱)
[4] http://www.zgfxy.cn/(中国佛学院)
[5]http://www.taoist.org.cn/loadData.do(中国道教协会)
㈡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森林文化知识为主线,通过设置文化专题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课程应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与实践地点的一体化,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1.多媒体教学。按实际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辅助课件,使课堂声像结合,形象生动,气氛活跃。
2.互动式教学。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对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置问题情景、形象的比喻、故设错题、组织讨论、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交由学生来完成,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4.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辅助管理、国学文化传承意识和辨析判断能力。
5.实训法。开展校内实训,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比较分析、山水诗画艺术作品鉴赏、饮食文化鉴赏、茶文化品鉴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2019年4月17日印发